让宝宝快乐的方法
2021-12-01 09:54
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宝贝的心,相信每个家庭在极力满足宝宝物质条件之外,还会关心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。

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宝贝的心,相信每个家庭在极力满足宝宝物质条件之外,还会关心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。那如何从宝宝稚嫩的表达中察觉到她内心的快乐与忧伤呢?我们又如何做才能让宝宝真正地觉得快乐?
1、想要宝宝快乐,最基本的就是读懂宝宝情绪的表达。
 
2岁前的宝宝是很直接的表达他内心的情绪,他会用笑表示快乐,用哭表示难过。看到妈妈下班回家,他会开心地飞奔拥抱。当你有事要离开他一会,他立马就用眼泪来回应你。 宝宝快乐的迹象通常很明显,他会笑、玩、有明显的好奇心、对其他孩子感兴趣、不需要你总是逗他。会和你分享他的快乐。同样的,他不快乐的迹象也很容易看出来:一个人待着、不说话、吃的不是很多、不能马上融入到其他孩子中、不玩、不问问题、不大笑也不微笑、说的话也非常非常少。 当然,如果你的宝宝天性害羞或者内向、不爱笑或者和别人的互动不是很多,那也并不意味着他不高兴。然而,虽然害羞和伤心不是一回事,但你必须得费点劲儿才能明白他的心思。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日常行为中出现的任何重大变化,比如变得更孤立或害怕,都可能表明他出现了某种应该引起你关注的问题。事实上,不管孩子的年龄多大,生气就是他痛苦过头的表现。当孩子打人或者扔玩具时,就说明他已经痛苦到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 当宝宝心里不好过的时候,他很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。大多数孩子会用最直接的办法:哭闹。但有些孩子可能会一个人躲着,有些孩子可能会发脾气。别担心,随着你对孩子脾气的了解,你会越来越擅长了解那些表明他不痛快的信号。
 
 
2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。
 
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阿涅丝·桑托·费德尔说:"仔细观察孩子玩耍的过程就会发现,即使是一岁多的孩子也有连贯的思维和逻辑,他们的逻辑中包含相对复杂的思考、想象甚至研究。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,因此老师应该从小就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时间。"给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间,可以锻炼孩子自主选择能力。 遗憾的是,老师往往会想当然地替孩子"做主",干涉孩子的选择。还有的老师,总是担心这担心那,放不开手让孩子玩耍的兴致。 桑托·费德尔指出:老师过多的"指导"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主判断能力,对别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。老师要学会放手。"自由"始终应该是玩耍最重要的一个条件,也只有给孩子自由,孩子才能投入和尽兴,玩耍也才有价值。 但是家长一定要记住:无论宝宝多么的独立,他最快乐的因素就是陪伴,如果你跟宝宝玩得很开心,那他也一定是开心的。在宝宝的童年时期,始终跟他保持沟通,是让他快乐的最好方法。
 
 
3、请帮助你的孩子培养技能兴趣。
 
快乐的人往往是那些掌握技能的人。学龄前儿童是充满好奇心的小忙人,急切想了解周围的一切,甚至想独立去探险。如果他对某项技能产生了兴趣,不要阻止他,他会从失败中知道挫折的感觉,当然也能从成功中体会快乐的感觉,就像我们大人的成就感一样。
 
 
4、请允许他哭泣或者冲你发脾气。
 
当你看到宝宝自己躲在一边不太开心,心理一定难过极了,一定会马上行动,去哄他,想尽办法让他重新笑起来。 然而,实际上,孩子需要知道,有时感到不快乐,也没什么大不了,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如果他一有不开心,你就马上把它歼灭在萌芽状态,那你可能是在告诉他感到伤心是错误的。相反,你需要让孩子体验自己的各种感受,包括伤心。 你可以鼓励孩子认识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。当他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,他就又具备了一种新能力,他学会如何辨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了。 不过,心理学家也警告家长不要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反应过度。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,时不时地因为周遭环境变化而对某件事而过度敏感、粘人或者焦虑等都是正常的,这并不说明孩子不快乐。
 
 
5、请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。
 
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,说是tony得到了自己的宝贝自行车,当邻居家的宝宝想要分享他的自行车的时候他拒绝了,结果就是他只能一个人玩,当他玩累了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沙子时,害怕之前的拒绝让他无法加入团体。所以他求助于妈妈,但是妈妈却只回复他一句话:"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。" 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切都顺顺利利,为了让孩子顺心,他们会急急忙忙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,但是父母的帮助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,他们无法学习挫折和不开心。你需要给他勇气,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,帮助他适应独立的世界。 让宝宝自己多经历一些事情可以培养内心的力量,这是快乐的源泉,是父母无法给予的。 如果你的孩子养成了独立和自信的性格,他的自豪感以及快乐感就会更大。
 
 
6、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。
 
生活中你会把自己的性情传给宝宝。不管好坏,父母的情绪都会感染孩子。甚至连小婴儿都会模仿父母的情感方式。换句话说,当你微笑时,你的孩子就会微笑,他的大脑也会因此与微笑相连。不过说真的,如果你是假装的,孩子也能感知得到。如果你能享受生活中的小快乐,不时地表达你的感激之情,那你就是孩子的正面学习对象。 另一方面,你也不用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。你可以在打碎心爱的花瓶时让孩子看到你伤心的表现,如果你接下来能接着表示这下你有机会再买一个大的了,那孩子就会从你身上学到伤心难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,不仅如此,他还能学会怎么从失望中看到希望。 但是,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压力过大或者心情沮丧,就一定要寻求帮助了。因为当你出现这种情况时,你通常就不能始终如一地管教孩子,或者无法坚持表扬孩子,不能和孩子一起寻求生活的快乐了。
 
人的善良和品性可以传染的,家长除了生活中言传身教外,也要慢慢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比如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,如洗洗碗、整理小房间、给种植的花浇浇水等,孩子会渐渐对家庭有些责任感,其实当他做这些的时候你一点也不用担心他会反感,实际上他很享受这些带给他的快乐。